第1卷(選擇題,共40分)
一、語文知識與語言運用。(每小題4分,共24分)
1.下列詞語中標紅字的讀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組是( )
A.拙笨 黜免 咄咄逼人
B.蘊藏 瘟疫 不溫不火
C.臭氧 銅臭 乳臭未干
D.瀆職 案牘 買櫝還珠
2.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綿密 幅射 不付眾望
B.砥勵 藐視 一愁莫展
C.憑據 挑畔 賞心悅目
D.貽誤 履歷 聞名遐邇
3.填人下面文字中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
對創業者與資本來說,在商業_____的同時,更應該注重線下服務,尤其是向用戶提供良好_____,否則辛苦搶占的____有可能得而復失。
A.體驗 布局 先機
B.布局 體驗 先機
C.布局 先機 體驗
D.先機 體驗 布局
4.下列句子中,標紅成語使用不正確的是( )
A.雖然工作難度很大,但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堅持不懈,就一定能實現年度目標。
B.日前,我國擊劍運動的發展面臨著青黃不接的局面,后備力量的培養刻不容緩。
C.商業活動要講誠信,商家一旦答應客戶全額退款,就應該一言九鼎,不能反悔。
D.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充電站點就能夠有條不紊地推動電動汽車的發展。
5.下列各句中,有語病的一項是( )
A.這次機械工業成就展覽分導言、起步、發展、曲折、成就、期待等六部分組成,有極好的社會宣傳效應。
B.市圖書館發布公告說,在啟用全新的透視全息圖像防例閱覽證后,之前辦理的閱覽證仍然可以使用。
C.這些運動員心里清楚,本場比賽的輸贏不僅關乎自己所在俱樂部的榮譽,也將影響個人的職業前景。
D.今年署期檔電影類型多樣,題材廣泛,頗受歡迎, 一些年輕導演的作品也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收入。
6.填人下面橫線處的語句,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
華夏大地上的古村落民居,作為鄉土建筑的精華,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反映了中國人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
①卻輝映著輝煌的歷程
②鮮明地折射出中國悠久的歷史
③生動地展現了豐富多樣的民族文化
④它們看似陳舊
⑤是了解中國文化和歷史的一-個重要窗口
A.④①③②⑤
B.②⑤①④③
C.③④①②⑤
D.③②⑤④①
二、閱讀下面文字,完成7-10題。(每小題4分,共16分)
面對一棵大樹,人們經常會贊美陽光下勤勤的綠葉,它們是充滿工作熱情的榜樣;也會大力謳歌居于地下默無聞的樹根,那可是無私奉獻的楷模。可是很少有人會去深究:根吸收的水分和氮、磷、鉀等礦物質是如何被送上枝頭的?綠葉做成的“面包”又是如何完成對根的能量補給的?其實,在它們之間有一道有序有效的“橋梁”,這就是維管束。
說到維管束,先要說綠色植物的發展和進化。如果綠色植物一直生活在水中的話,那么幾乎所有的細胞都可以與環境親密接觸,就談不上誰給誰提供什么,自然也就不需要什么運輸通道。然而,植物要走上陸地,要爭取更多的空間,就不能總在地上。為了地上部分不至于離開水而死亡,一些細胞開始扮演專職交通員的角色。最原始的細胞,連成了官道,管道聚合成了管道來,一條運輸養分的高速公路就此修建了起來,這就是維管束。
最先在陸地上站穩腳跟的,正是率先裝備了維管束系統的蕨類植物。它們在陸地環境中超越了苔蘚,取得領先地位,并不斷被繼承、發展和優化。維管束表現植物智慧的地方在于,它們不先是架設了運愉橋梁,還對橋梁用途進行了劃分,包含著植物進化中對提高運輸政奉的考量。根據維管束自身構造及其運榆功能的差別,維管束又可以分為木質部和韌皮部。-般來說,木質部居于樹干中心,
由管胞或者導管連接而成,負責運輸水分和礦物質。俗話說,“樹活一層皮”,韌皮部就處在這樹皮中,負責從上到下運輸蔗糖等碳水化合物。除了運輸物品有別之外,木質部和韌皮部還有一個關鍵的區別,就是成熟的木質部細胞都是死的,而成熟韌皮部的管細胞都是活的。并且由于篩管運輸的是大分子有機物,所以在精簡了細胞結構、增強了透性的篩管細胞中還有-種被稱為“伴胞”的小細胞,負責提供支援。
要維持正常的運輸工作,維管束自身也需要營養供應,所以在維管束之間還間雜.分布著“一片片”薄壁組織,從木材的橫切面上可以看到從樹心到樹皮的一條條放射狀的紋路,就是它們了。根據它們的形狀,人們稱其為木射線。不要小看這些木射線,正是它們的存在,樹干木質部的水分才能供應給韌皮部,而后者的碳水化合物也是通過這些“橋間之橋”傳遞給前者的;也正是因為有這樣一些“小橋”存在,才使得樹木的腰圍可以持續不斷變粗。和現實生活中的橋梁一樣,維管束也有使用年限,并且壽命通常都很短。對于草本植物來說,維管束跟植物體共生共滅。就算是像蘋果樹這樣的木本植物。木質部導管的使用年限也不長,通常是1~2年,韌皮部篩管的年限也超不過2年。這樣看來,生長數十年甚至上千年的大樹,廢棄的維管束不在少數,但它們還能茁壯成長。這主要是因為在韌皮部和木質部中間還存在專門制造維管束的細胞,-般來說,它們可以同時向內形成木質部導管,向外形成韌皮部篩管。只要這個形成層存在,就會不斷制造出韌皮部和木質部,從而使樹木生命延續下去。正因為如此,有人認為,與其說是樹活一層皮,還不如說樹活一套維管束 。
7.下列有關“維管束”的理解,不正確的項是( )
A.因為不像樹葉和樹根那樣為人所見,維管束雖然在植物生長中發揮著大作用,卻很少有人關注和贊美。
B.在高等綠色植物的生長過程中,維管束輸送著水分和氮、磷、鉀等礦物質,還要完成對根的能量輸送。
C.在水生植物的生長和發展中,由于所有的細胞都可以與環境親密接觸,維管束的作用就被環境抑制了。
D.綠色植物自身的發展和進化表明,在植物從水中到陸地的進化過程中,維管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8.對第三段文字中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維管束表現植物智慧”,意思是指在發展進化中,植物改變自己以適應生長需要而表現出的生命活力。
B.“樹活一層皮”的俗語,反映了過去人們在維管束功能方面認識上的不足,以為只是樹皮在發揮作用。
C.維管束中的木質部導管和韌皮部篩管細胞,分別輸送不同的營養物質,這樣能夠提高運輸效率”。
D.“伴胞”是植物體中的一種小細胞,作為維管束系統中的一部分,主要是幫助參細胞運輸大分子有機物。
9.對第四、五兩段文字的理解或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維管束的營養供應,要靠植物的木射線來完成,這一運輸通道的連接也成為了樹木生長的一部分。
B.因為存在著被稱為“橋梁”的維管束和“橋間之橋”的木射線,樹木才能夠不斷地生長壯大。
C.維管束的使用壽命一般都很短,不斷被廢棄。廢棄的維管束如果過多,會影響樹木的正常生長。
D.維管束有一定的使用年限,而形成層能夠不斷制造出新的維管束,從而支撐著樹木生命的延續。
10.下列短語,最適合做文章標題的一項是( )
A.植物進化與維管束
B.植物橋梁:維管束
C.維管束與植物生長
D.植物的面包:維管束.
三、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1-14題。(共25分)
村莊的骨骼
故鄉多石頭。
嶙峋的巖小不一的鵝卵石,半隱半現的青石、紅沙石,交給村莊去記憶,交給微風去垂詢。我想,遠古時期,故鄉應該是一片海洋吧?透過石頭的紋理,我能觸摸到一種來自大海的力量和溫度。石頭是村莊的骨骼。有了石頭,村莊矗立得很硬氣。與莊稼、樹木一樣,石頭也是鄉親們生活中的重要元素。他們的院子用石頭砌出矮的圍墻,吃飯用的桌凳是用-塊石板和幾只方石隨意壘就的,牛、豬、雞等牲畜的草棚,用的也是石頭底基。鄉親們都把石頭當成了自家兄弟,而不僅僅是一件件器具。
石頭呢,往往知恩圖報,用它們的硬度和靈性點數著鄉親們的悲歡。有時候,你生氣了,不妨就拿山路上的石子出氣。你伸出腳,狠狠一踢,石子咕嚕嚕跑出很遠,回頭哀憐而調皮地看你,你的心怦然一動,會“噗”地笑出聲來。再有,一只雞,或者羊,不聽話了,你撿起一塊石頭,“嗖”地一聲扔出去。半空中,石頭忽然動了惻隱之心,就悄悄偏離了要懲罰的目標。當然,你不會責怪石頭的自作主張,反而感謝石頭及時領悟了你的仁慈。
父親與石頭的感情很深。父親平生有兩大愿望:除了供我們兄妹幾個讀書外,那就是要用石頭造一座堅固的房子。父親是一個老實巴交的莊稼人,多余的錢沒幾個,但力氣是不惜的。父親選好了一塊朝陽的坡地,接下來的工作就是沿著高點直直地切下,清理出一片平整的地基。可以預料的是,土層中潛伏的那些規模龐大的石群與父親的徒手之間將會有一場艱苦卓絕的戰爭,但我感到父親似乎沒有任何的猶豫和退縮。很多時候,父親都是早早地出工,干到很晚才回來。父親帶回一身的冷氣,手也被石頭磨出了-道道的血痕,可他的臉上始終洋溢著滿足的笑容。不知過了多長時間,父親與石頭的對話終于結束了五年還是八年?我至今仍無法回想清楚這個重要的時段。因為在父親孤軍奮戰的時候,我們這些不肖子女們正在山那邊的教室里虛度光陰呢。但有-點我是知道的,就是那些堆積如山的材石,每-塊都是父親血汗相濡的兄弟。
最終,這些石頭們互相咬合著,心甘情愿地為父親搭集成冬暖夏涼的石屋,成為父親朝夕相守的朋友。父親是在一塊石頭上坐著乘涼時離世的。那是夏天的一個傍晚,天氣很悶熱,山邊的火燒云燃放得很絢爛。父親光著膀子,肩頭搭一條舊毛巾,雖然肋骨嶙峋,但仍硬朗得如一塊花崗巖。然而,父親卻像大山-樣倒下了,年僅68歲。父親過世后,哥哥特意在他的墓道里放進一塊石板。是讓父親歇腳用的吧?哥哥非常了解父親對石頭的感情。
父親故去十年了,石屋早已長滿了青苔。哥哥想把石屋賣掉,把母親接到城里住。誰知母親說啥也不同意。她說,守著老屋,就是守著一份念想,她哪兒也不想去。哥哥拗不過,只好隨她。
母親的床頭放著-塊扁圓形的鵝卵石,是父親從山里撿回來,送給她磨手上的老繭的。30多年了,母親一直沒舍得扔。如今,這塊鵝卵石晶亮光滑,已經像玉-樣溫潤了。
11.文章第三、四段是怎樣描寫故鄉石頭與鄉親們的情感的?(6分)
答:
12.父親“用石頭造座堅固的房子”的經歷,帶給“我”一些怎樣的感受?(6分)
答:
13.作者用一段文字描述了父親離世前后的情形,表達了對父親怎樣的情感?(6分)
答:
14. 文中母親說“守著老屋,就是守著一份念想”。如何理解母親所說的“念
想”?(7分)
答:
四、古代詩文閱讀(共25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7題。(共16分)
邑西白家莊居民某,盜鄰鴨烹之。至夜,覺膚癢;天明視之,茸生鴨毛,觸之則痛。大懼,無術可醫。夜夢一人告之日:“汝病乃天罰,須得失者罵,毛乃可落。”而鄰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嘗征于聲色。某詭告翁曰:“鴨乃某甲所盜。彼深畏罵焉,罵之亦可將來。”翁笑日:“誰有閑氣罵惡人!”卒不罵。某益窘,因實告鄰翁。翁乃罵,其病良已。異史氏曰:“甚矣,攘者之可懼也:-攘而鴨毛生!甚矣,罵者之宜戒也罵而盜罪減!然為善有術,彼鄰翁者,是以罵行其慈者也。”
15.翻譯文中標紅色的向子。(5 分)
答:
16.最后一段“異史氏曰”,與前文的敘述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作用?(5分)
答:
17.這則小故事,闡發了什么樣的道理?(6分)
答:
閱讀下面古詩,完成18、19題。(共9分)
從軍行
[唐]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18.詩的前兩句寫景,反映了邊塞的哪些特點?(4分)
答:
19.詩的后兩句寫了戍邊將士怎樣的精神風貌?表達了怎樣的感情?(5分)
答:
五、作文(60分)
20.閱讀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60 分)
人生難免遇到波折。面對波折,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反應,作出不一樣的審視和思考,收獲新的人生經驗。請以“波折”為話題,選擇你熟悉的一一個方面或角度,運用恰當的表達方式,寫一篇有真情實感的文章。文體自選(詩歌除外),立意自定,題目自擬。不少于600字。
參考答案:
一、語文知識與語言運用
1. A
2. D
3. B
4. C
5. A
6. D
二、現代文閱讀
7. C
8. B
9. C
10.B
三、現代文閱讀
11.石頭與鄉親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鄉親們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石頭仿佛也有靈性,參與、見證了鄉親們生活的悲歡。
12.對父親為子女無私奉獻的感激,對父親堅強、樂觀和堅韌的感佩,對自己關心父親不夠、未能參與石屋建造的遺憾和愧疚。
13.對父親操勞一生 的敬重,對父親突然離世的悲痛,以及對父親的追思和懷念。
14.對親人的懷念,對家鄉的依戀,對自己內心世界的堅守。
四、古代詩文閱讀
15.然而做善事要有方法,那個鄰家的老翁,是用罵的方式來行善啊。
16.這-段是作者的議論,這種議論起到總結全文、揭示主旨、闡發哲理的作用。
17.做壞事應受到懲罰,對做錯事者不能一味仁慈寬容,要用適當方法幫助他改過自新
18.邊塞廣闊遼遠,荒涼空曠,孤寂冷清,生活條件艱苦。
19.雖然戰事頻繁,戰斗艱苦,戍守時間漫長,然而戍邊將士保家衛國的壯志豪情卻絲毫沒有消減。詩歌贊美了將士們慷慨豪邁的情懷,不畏艱苦、不怕犧牲的愛國精神。
五、作文
20.略。
轉載請注明:2018年成人高考高起點語文考試真題及答案
本文關鍵詞:成人高考高起點語文考試真題及答案
本文地址:http://www.zhongguoguoyewang.com/linianzhenti/1236.html
(一)由于各方面情況的調整與變化,本網提供的成考考試信息僅供參考,敬請以云南教育考試院及院校官網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注明信息來源為其他媒體的稿件均為轉載體,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內容與版權問題等請與本站聯系。聯系方式:155-0871-1999(QQ:1356406020)
高起點 | 10月21日 | 10月22日 |
語文 | 外語 | |
數學(文科) | 史地(高起本文科) | |
數學(理科) | 理化(高起本理科) |
專升本 | 10月21日 | 10月22日 |
政治 | 專業課 | |
外語 | 詳細>> |
掃一掃加成考老師微信
師生自由互動,豐富的復習資料,完善的報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