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1~35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70 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 中。選出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1.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 A )
A. 全部哲學的基本問題
B. 歷史觀的基本問題
C. 思想路線的核心問題
D. 辨證法的核心問題
2.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具有深刻的思想淵源,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直接理論來源的是( D )
A. 古希臘羅馬哲學
B. 近代英國哲學
C. 近代法國哲學
D. 德國古典哲學
3.“笑一笑,十年少;愁了愁,白了頭”表明意識具有( D )
A. 目的性
B. 指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的作用
C. 創造性
D. 調控人的行為和生理活動的作用
4.人類社會是物質存在的一種特定的形態,人的意識統一與物質,這是( B )
A. 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
B. 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C. 客觀唯心主義的觀點
D. 庸俗唯物主義的觀點
5.對立統一規律提供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 C )
A. 階級分析方法
B. 歷史分析方法
C. 矛盾分析方法
D. 邏輯分析方法
6.下列選項中體現因果聯系的是( D )
A. 有無相生
B. 過猶不及
C. 冬去春來
D. 摩擦生熱
7.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了事物的變化是( C )
A. 絕對性與相對性統一
B. 有限性與無限性的統一
C. 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D. 穩定性與變動性的統一
8.建筑上層觀念指的是( A )
A. 意識形態
B. 政治制度
C. 法律制度
D. 政治組織
9. 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革命源于( D )
A. 人口數量和結構變化
B. 思想觀念斗爭的尖銳化
C. 自然資源和環境變化
D. 社會基本矛盾的尖銳化
10. 習近平指出,人民既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歷史的見證者,既是歷史的“劇中人”,也是歷史的“劇作人”,這一論斷的理論依據是( D )
A. 歷史宿命論
B. 歷史決定論
C. 英雄史觀
D. 群眾史觀
11. 毛澤東思想開始萌芽的標志是( B )
A. 人民民主專政理論的形成
B. 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
C. 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開辟
D.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實現
12.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力軍是( C )
A. 無產階級
B. 資產階級
C. 農民
D. 知識分子
13. 14. 15. 無
16.改革開放以來, 我們黨和國家生存發展的政治基石是( A )
A. 四項基本原則
B. 以德治國
C. 國際政治秩序
D. 依憲治國
17.鄧小平指出,中國解決所有問題關鍵要靠(B) A.照搬馬克思主義理論
B.靠自己發展
C.模仿別國經驗
D.無
18.三個代表強調我們黨進行一切奮斗, 歸根到底為了 ( C )
A. 社會生產力快速發展
B. 和諧社會的建成
C. 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
D. 市場經濟完善
19.堅持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最根本的是( C )
A. 堅持改革發展穩定的辯證統一
B. 堅持發展生存富裕, 生態良好的有機統一
C.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B. 無
20-28 無
29.總體國家安全觀明確, 國家安全的宗旨和根本分別是( A )
A. 人民安全和政治安全
B. 科技安全和網絡安全
C. 經濟安全和生態安全
D. 資源安全和太空安全
30. 習近平強軍思想中, 反映軍隊的根本職能和軍隊建設的根本指向的是( A )
A. 能打勝仗 B. 作風優良 C. 聽黨指揮 D. 軍民融合
31. 2022年8月28日開工建設的西部陸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陸運河位于( D )
A. 四川 B. 云南 C. 貴州 D. 廣西
32. 黨的二十大要求, 全黨同志務必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務必謙虛謹慎, 艱苦奮斗, 務必( A )
A. 敢于斗爭, 善于斗爭
B. 增強自信, 繼續前進
C. 自信自強, 守正創新
D. 踔厲奮發, 勇毅前行
33.2023年3月26日,與我國建立外交關系的國家是( B )
A. 哥倫比亞 B. 洪都拉斯 C. 南非 D. 古巴
34.無 35.無
二、簡答題:36~39 小題,每小題 10 分,共 40 分。
36.簡述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
第一、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存在能夠決定社會意識的內容和形式,決定社會意識的產生和發展,
第二、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
第三、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社會意識的發展變化與社會存在的發展變化不完全同步。
2.社會意識的發展同經濟發展的水平之間具有不平衡性
3.社會意識在自身的發展中具有歷史繼承性。
4.社會意識各種形式之間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
5.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反作用是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最集中的表現。
37.簡述近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和歷史任務
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1.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
歷史任務是:1.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2.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
38.簡述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
科學發展觀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 核心是以人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以人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人們的多方面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39.為什么說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
1、這是由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邏輯所決定的。堅持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是無產階級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性質和正確方向。
2、這是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與發展的歷史邏輯所決定的。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開創者、推動者、引領者,團結帶領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創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3、這是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邁向新征程的實踐邏輯所決定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
三、論述題:40~41 小題,每小題 20 分,共 40 分。
40.試述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并說明割裂二者的統一在實際工作中會導致的錯誤。
(1)首先,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基礎,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離開了感性認識,理性認識就會成為無源之水, 無本之木。堅持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 這是堅持認識論中的唯物主義。
(2)其次, 理性認識是感性認識的升華, 感性認識有待于上升為理性認識。感性認識只能解決對現象的認識的問題,理性認識才能解決對本質的認識的問題。堅持感性認識發展成為理性認識, 這是堅持認識論中的辯證法。
(3)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辨證統一的,割裂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辨證關系,就會犯唯理論和經驗論的錯誤。實際工作中的教條主義者和經驗主義者,違背了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辨證統一的原理。教條主義者往往片面夸大書本知識的作用,輕視感性經驗,把書本知識當作僵死的教條生搬硬套,犯了類似唯理論的錯誤;經驗主義者往往片面夸大感性經驗的作用,輕視科學理論,把局部的或個人的經驗當作普遍真理,在認識和解決問題時。總是局限于自己的狹隘經驗,犯了類似經驗論的錯誤。我們應努力防止和糾正這兩種片面性。
41.黨的 18 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牢牢把握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深刻思考人類前途命運,積極推進重大外交理論和實踐創新,形成了習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了外交工作取得全方位,開創性歷史成就。試述新時代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內涵。
(1)我國一向堅持走和平發展之路,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準則;獨立自主是我國外交的基本立場;維護我國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是我國外交的基本目標。
(2)在新時期,中國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體地表現為不結盟政策。中國之所以不結盟,一方面是總結經驗,感到結盟就會在某種程度上受制于人;另一方面也因為認識到,中國在國際舞臺上已經成為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如果同任何超級大國結盟,就可能影響世界戰略力量的平衡,不利于國際局勢的穩定。
(3)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求我們繼續要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發展安全兩件大事,牢牢把握堅持和平發展、促進民族復興這條主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為和平發展營造更加有利的國際環境,維護和延長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保障。
轉載請注明:2023年云南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真題和參考答案
本文關鍵詞:云南成人高考專升本,專升本政治真題,云南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真題和參考答案
本文地址:http://www.zhongguoguoyewang.com/linianzhenti/8194.html
(一)由于各方面情況的調整與變化,本網提供的成考考試信息僅供參考,敬請以云南教育考試院及院校官網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注明信息來源為其他媒體的稿件均為轉載體,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內容與版權問題等請與本站聯系。聯系方式:155-0871-1999(QQ:1356406020)
高起點 | 10月21日 | 10月22日 |
語文 | 外語 | |
數學(文科) | 史地(高起本文科) | |
數學(理科) | 理化(高起本理科) |
專升本 | 10月21日 | 10月22日 |
政治 | 專業課 | |
外語 | 詳細>> |
掃一掃加成考老師微信
師生自由互動,豐富的復習資料,完善的報名方案